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 | 东南大学近期科研成果扫描

东南大学 2020-08-20




我校教授领衔的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在京启动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在北京召开2019年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启动会。会上,东南大学孙长银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自主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理论及应用”项目(项目批准号:61921004)正式启动,资助直接经费10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张兆田副主任、李建军副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启动会。



“自主无人系统协同控制理论及应用”项目依托东南大学建设,王庆教授、徐晓苏教授、金石教授、郑文明教授和曹向辉教授等为研究群体骨干成员。“自主无人系统”是一类具有自主认知和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是网络通信、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产物。国务院2017年7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高度重视自主无人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将其列为十个“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研究群体将紧密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重点研究自主无人系统的精准定位与先进导航、智能集群系统的协同控制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立足于满足国家科技发展长期需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需要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设立、论证和遴选过程十分严格。该群体为我校历史上获批建设的第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我校三项成果入选

2019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近日予以公布,东南大学共计三项成果入选。这是我校申报项目首次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数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并列全国第10位。据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集中遴选译介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学术精品。本年度该项目共立项154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145项,期刊类项目3项。





我校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

成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12月2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向和路径”为主题的“一带一路”高端智库论坛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智库合作联盟各理事会单位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经“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研究决定,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被批准为该联盟的理事单位。



东南大学首批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联席院长周锡生代表东大智库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基本情况、特色发展以及学校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和智库研究工作,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路径,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期间,周锡生教授与中联部领导、外交部和商务部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智库专家学者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建立了工作联系,并就东大智库今后的合作进行了充分沟通,达成了重要共识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是中联部于2015年受中央委托牵头成立的国际化高端平台,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平台,目前共有260余家理事单位,其中国内138家、国外120多家。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入选“自然聚焦-材料科学”



12月11日的Nature Spotlight on Materials Science(自然聚焦-材料科学)特辑中,专文宣传报导了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学院的历史起源到现阶段发展,院系架构到师资面貌,人才培养到科研、教学、产业化成果,这是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次亮相顶尖国际平台,增进了国内外业界对学院的了解。



《自然》创刊于1869年,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出版的一本国际科学周刊。作为世界公认的科研顶级成果展示的平台,除原创科研论文,《自然》编辑部还定期发布Nature Spotlight(自然聚焦系列),反映全球研究状况,向全球科研工作者、高科技产业工作者展示城市形象、院校科研成果。


Nature Spotlight (自然聚焦材料)是《自然》今年在主刊当中推出的特辑,面向全球发行。特辑介绍全球材料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现状,引发材料科学领域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特辑让全球科研工作者了解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以及产业化的发展为有意在中国以及材料学领域寻求发展机遇的科学家以及从业者提供信息资源。




陈晓刚博士在《美国化学会志》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际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研究院暨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陈晓刚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题为“Two-dimensional layered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 with giant piezoelectric voltage coefficient”的学术论文。



该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具有超大压电电压系数的二维层状钙钛矿铁电体,代表着分子铁电体在压电领域的又一重要阶段性进展。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高性能智能传感器是信息科技领域的核心研究之一。其中,压电传感器因不需外接动力源且具有响应时间快、工作温度范围宽、高稳定性、再生性以及对电、磁场不敏感等突出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无机铁电体和铁电聚合物的有益补充,分子铁电体在具备轻量、柔性、易制备、环保等优点的同时,突出的结构可调控性也为通过分子修饰和分子自组装等策略获取、调制各种性质提供了理想的材料设计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在大自发极化、高Tc、高d33等性能方面,分子铁电体均已追赶上甚至超越了无机铁电体。但具有较大g33的分子铁电体研究此前仍是一片空白。基于此,在东南大学研究团队的努力下,成功设计合成了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铁电体,进一步为其能适应更宽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保障。该工作展现了分子铁电体在新一代智能压电传感器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本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陈晓刚,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成果得到“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2368。




好消息!

我校科研成果认领平台上线啦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服务体验,强化数据的整合共享,同时减轻老师们重复填报的负担。网络与信息中心联合科研院、社会科学处正式上线了“科研成果认领平台”


科研成果认领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从各大主要科研数据库对我校教师的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实现采集和抓取。


在校教师用户可以通过认领平台,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认领,院系审核通过后即可作为个人科研成果的数据源,通过全校数据平台提供给绩效考核、职称申报等业务使用。也可以为即将开展的个人科研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更多详情请戳:

好消息!东大科研成果认领平台上线了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听说,换上这套壁纸的SEUer期末复习更有效率!(文末有彩蛋)

SEU人物 | 新晋院士段进:锻造城市空间的“中国名片”

我东20个申报专业全部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布!


部分内容来源于公众号“东大信息化”

配图摄影 | 焦时雨 逄康博

解子良 李勖晟

编辑 | 冀文琦

一起分享东大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